制梁橋梁模板制造及安裝要求橋梁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確保箱梁在施工過程中,各部位尺寸及預埋件的準確,并在多次反復使用下不產生影響梁體外形的剛度。①底模。箱梁一次灌注混凝土重量達530多噸,加上梁體橋梁模板重達90多噸和每平方米1.SKN的施工荷載,底模每延米荷載達27噸以上。為使底橋梁模板剛度大且滿足受力均勻的要求,底模面板采用12mm厚的鋼板與槽鋼組成井字型整體焊接結構,利用鋼結構底橫梁將底模受力傳遞到臺座基礎。井字型結構分段制作,便于調整其平整度和底模的反拱度。底模的反拱設置根據(jù)底模的分段呈折線布置,同時為了將橋梁模板受力均勻地傳遞給基礎,采用了三點支撐的工字型底橫梁,與混凝土地基有效地結合成整體,既增加了底模的剛度,也增加了混凝土條形地基的橫向剛度,同時節(jié)約了鋼材的用量。橫梁的間距為800mm。底模與側模的密封采用燕尾橡膠條進行密封,底模與端模的密封采用海綿橡膠條進行密封。②外模。箱梁的梁高2m,上翼板懸挑寬度達3m,側橋梁模板同時承受灌注混凝土的側向壓力和上翼板混凝土的豎向壓力以及施工荷載。為保證混凝土的密實,還須在側模上設置振動器。為保證梁體混凝土外側的平整和光滑,采用剛度較大的整體側模。側模由面板、面板加勁槽鋼、面板加勁立帶、側模支腿、調節(jié)支撐和調節(jié)拉桿組成。橋梁模板加勁立帶的設置,確保了側模雙向受力的剛度;面板加勁槽鋼的采用,節(jié)約了鋼材的用量,還增加了側模的縱向剛度;側模立腿的使用,改變了側模上翼的懸挑受力為簡支受力的受力方式。考慮到側模剛度大,側模立腿受力不勻,為保證在上翼板混凝土灌注時側模不發(fā)生變形,增設立腿調節(jié)支撐和調節(jié)拉桿,通過調節(jié)支撐來保證側模立腿的支撐高度,通過調節(jié)拉桿來對側模立腿預施荷載壓力,來保證側模在混凝土灌注施工時的雙向受力穩(wěn)定。③內模。a液壓式內模。液壓式內模有二種:一種是液壓整體收縮抽拔式內模。其方案是設立內模縱梁,把整個內模按頂板和側模鉸接為三大塊或多塊,利用液壓頂伸縮完成內模支模和拆模,利用整體內模床來支撐內模。它的優(yōu)點是:鋼模整體性好;整體剛度大;表面平整光潔;混凝土表面平整、美觀;容易保證梁體外觀尺寸;支模和拆模時可一次整體完成,減少勞動用工和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其缺點是:由于精度高,帶來加工制造困難,用鋼量大,使用維修難度大,橋梁模板投資大,其箱體內油頂設置多,難以保持同步運動,因而使內模易變形,橋梁模板變形后難以修復;由于箱梁的兩端帶有隔墻,其整體內模脫模時須完全折疊,造成內模豎向剛度減小,移動時若支點不勻容易產生變形;因為箱室凈空低,加上內模的油頂和支撐,減小了箱室的空間,給箱底混凝土灌注帶來困難;立模時,只能在臺座上完成,其工序時間較長。拼裝式內模。工具式拼裝內模:其方法是采用工字型斷面的鋼梁及節(jié)點板拼成環(huán)形骨架,以螺旋支撐桿組成穩(wěn)定的三角體系,消除環(huán)形骨架拼裝接點的微量變形;面板采用工具式鋼橋梁模板拼裝,在環(huán)形鋼結構骨架上形成整體內模。拼裝式內模裝使用方法:先拼裝骨架,后鋪設面板。骨架的拼裝精度直接影響內模的整體精度。拼裝時控制好四個點的位置準確,上下兩條線互相平行即可保證骨架精度,為此,先特制了四種骨架的拼裝胎具。骨架分段吊運,對位好后,用正反絲桿調節(jié)骨架。這樣做的優(yōu)點快速、方便、精度高。
|